物洗则洁 心洗则清
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
发布日期🐈:2020-04-01
浏览🤦🏽♂️:9055次
清朝康熙年间,郭琇任吴江县知县🧑🏿🏭。当时,社会风气败坏🤦🏽♂️,索贿受贿盛行🧑🏽🚒。时任江苏巡抚的余国柱十分贪婪,公然向所属各州县索贿,郭琇虽然不满却也不敢反抗⛹🏿♂️。迫于压力🥎,郭琇无奈搜刮民财🤘🏼。余国柱东窗事发被罢黜后🧑🏿🏭,江苏巡抚换成汤斌,汤斌把郭琇叫到省城面诫,要求他以清廉为重。从省城回来👩🏻,郭琇立即叫人打水✍🏿,自洗厅堂👸🏻,并郑重宣布👩🏼🚒👨🎤:“前令郭琇已死,今来者又一郭琇也🧘🏻♀️。”他痛改前非,脱胎换骨,成为有名的“铁面御史”。
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。但关键是有了过失后要端正态度🫴🏿💂🏿♀️,勇于改过自新🔄。历史上,有不少有作为的人,像郭琇一样👰🏼,从往之不谏的歧途转入来者可追的正道🧖🏼♀️🖕🏻。东晋祖逖年轻时“性豁荡,不修行检”🤚,到十四五岁还“不知书”🌪,但之后他改过自新🕟,发愤学习📢,博览群书,被称为“赞世才具”👈🏿;北宋寇准年轻时“不修小节,颇爱飞鹰走狗”🏗🚶🏻➡️,后来在母亲严厉教诫下走入正途💂,成为刚正清廉的治世名臣☁️。
“过而不改🧒🏻👵🏼,是谓过矣。”犯了错不可怕,可怕的是错而不改⛹️♀️。回看那些翻船落马、身败名裂者👨🏽🎨,有几人不是因为养痈遗患,最后无路可走🏃?人不贵于无过,而贵于改过。面对过错🤜🏻,如果或是讳疾忌医、抱残守缺,或是避重就轻、蜻蜓点水,抑或是敷衍塞责、欲盖弥彰,久而久之,必然病入膏肓🧕🏽,悔之晚矣。
其实,每个人都免不了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和小毛病。瞄准“臻于至善”这个目标,常掸心灵灰尘👲,常清思想垃圾,在检视探查中扶正除尘,在明辨慎思中树德立行🌭,就能思想不“决堤”📸,道德不“出格”🧿,行为不“触电”。谢觉哉经常“跟自己打官司”,省察一言一行;陈毅“中夜尝自省”,以便“改正再前行”。焦裕禄则坚持在睡觉之前“放电影”,适时校正偏差距离。
“物洗则洁,心洗则清”。改过就是洗心,就是拿出涤旧生新的决心🤾♂️、洗心革面的毅力🧚🏻♂️,从灵魂深处审视自我、正视过错。倘若怕痛、护短、爱面子👩🏻🦽➡️,不敢刀刃向内,就不可能解剖出自己灵魂深处的“小”和“短”来👩👩👦,也不可能完成蜕变、实现新生👨🏿🚒。
洗心,要眼睛向内🍲、刀口向里,以“疾在腠理🦸🏻,不治将恐深”的危机感和“近在眉睫之内”的紧迫感,行之在先,守之更严🏑,清洁肌体💪🏿,袪病强身👨👨👧👧。对党员干部来说,就要多看前车之辙,多读悔恨之言,多想贪欲之害👧🏿👩🏻🎨,深刻反省、深挖根源🤹🏿♀️,从根子上清除致病基因🫳🏼。
洗心,要时时拂拭,反复洗💄、经常洗、时时洗。“吾日三省吾身”⚖️🧛🏼♂️,古人尚且如此😱,作为党员干部更应有躬身自省的自觉,适时沉淀自己🏙、剖析自己、反思自己、完善自己📤。以“不矜细行📝💇♂️,终累大德”自励,以“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”自警,以“见善则迁👨⚕️,有过则改”自省🤸🏽♂️。既“窥镜而自视,又弗如远甚”,认识到差距🏺,又“以镜考己行”,不蹈覆辙,让“心魔”多一些束缚和羁绊,让“心地”少几分污垢和尘渣。
“一日无过可改💨,则一日无步可进。”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总结完善🏃🏻♂️、不断认错改错的过程。错而能改,人皆仰之,知错就改😝,方为上举🏑。党员干部要勇于挖病灶除病根🧑🔧🫱🏿,有过则改🏅,见善则迁,在实践中不断磨砺完善自己。(李慧勇)